•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

      红都情缘永续不断

      分享到:
      2014年07月14日 16:29:58

      ——张氏三兄弟与《张人亚传》

      □本报记者范建明

        “一定要到红都瑞金来看看!”这是中央苏区出版局局长张人亚烈士大侄子张时才的一个心愿。7月6日至9日,张氏三兄弟特意借捐赠《张人亚传》的机会,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由于伯父张人亚牺牲在苏区,张氏亲属与红都结下永续不断的情缘。

        到瑞金“看望”伯父

        张时才、张时华、张时战三兄弟今年都年过古稀。由于工作关系,兄弟分散在外,退休后分别居住在嘉兴、上海、南昌。大哥张时才已87岁,还是第一次来到瑞金,特意参观了叶坪旧址群内的新闻出版局旧址,看到二伯父在苏区战斗的事迹展陈。

        张人亚转入苏区后,家乡的亲人从此不知他的去向。张人亚到中央苏区去以后曾经写回来一封信说“已经到方伯伯处”,家人一直以为“方伯伯”就是指方志敏,为此,三弟张时战在1958年工作分配时特意选择了江西,在南昌水利部门工作直到退休,一直没有找到张人亚的下落。张人亚的父亲、弟弟在五、六十年代先后离世时,都还带着这个莫大的遗憾。此后,寻找伯父下落,成为张氏三兄弟持续久远的家事。

        《红色中华》的悼词

        2005年4月,张时华在上海图书馆查找资料,偶然看到《红色中华》影印本,立即耐心查看厚厚的史料,终于看到了《追悼张人亚同志》全文,掌握了张人亚下落的最可靠史料。三兄弟异常高兴。张时华兄妹当月就从上海、山东和南昌出发,一同来到瑞金。途中三兄弟正为没有介绍信犯愁,恰好身边的旅客是《南方文物》的主编许智范,与瑞金熟悉,热心作了介绍和安排。

        在瑞金,他们分别与党史办和纪念馆联系上。当时,瑞金正在进行苏区出版史料布展,苦于不知道张人亚的身世,而且没有相片。张家来人并带来了相片,让纪念馆工作人员大喜过望。原来,他们请人根据悼词绘制了一幅张人亚“带病工作”的中国画,有真实相片后原想不用,但张家后人认为此画代表苏区人民的敬意,可以保留,后来此画还在北京展出。

        《张人亚传》有余篇

        在瑞金,当地党史专家写文章的计划启发了张家后人:找到下落,只是完成了父亲遗愿,只有出版传记,才能更好传播先辈业绩和精神。此后六年,兄弟几人不懈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和文献中一点点抠出相关信息,终于正式出版了《张人亚传》。今年来瑞金捐书前,张时华在网上发现本报《红色摇篮》周刊发表《历史的下落》一文,于是通过博客纸条联系了作者。在瑞金饭店见面赠书后,三兄弟告诉记者,他们还在继续追寻张人亚的牺牲地。原来,他们通过一篇网络文章了解到张人亚在“条洒”病逝的信息,此后张时战还特意到长汀、石城寻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地方。“条洒”(或谐音地名)在哪里?有没有张人亚的墓地?张氏三兄弟说,他们还在陆续追寻,再版《张人亚传》将会有更丰富的史料。

      中国瑞金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

      综合性久久
    1.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