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

      传承三百年服务百姓

      分享到:
      2019年02月25日 11:42:10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

      传承三百年服务百姓


      “号脉、开方子、抓药……”近日,在于都县城马子口的熊瑞祥中药诊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正忙着给患者看病。由于近日来的气温变化更大,接二连三的患者纷至沓来,这位老中医热情相迎,逐一细心观察、询问、诊断。这老中医正是熊瑞祥,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的第十一代传承人。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始于十七世纪明清时期,传承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在明朝末年,清江名医金本贵为躲避战乱,从清江来到于都行医、放花,寄住在熊家,宾主交情笃厚。十七世纪40年代,晚年的金本贵收熊应初为徒,开始正式传授医道,于都熊氏敦本堂民间中医因此诞生。数百年来,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在医疗实践中彰显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性,掌握了一套独门绝技和施治的祖传绝招,显现出优异的医疗效果,2010年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于都说起熊氏中医,很少有人不知道。”于都县文化馆馆长谢弟铨说,“熊氏中医的祖传秘方,对妇科、儿科、麻疹类疾病的医治疗效独特,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敦本堂熊氏中医,都是有名的“花童先生”,在儿科方面,特别是在放花和防治天花、麻疹方面,医术独特。历代的熊大夫诊治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天花、麻疹病人,让众多儿童迈过了人生的这两道“铁门槛”。这些在熊氏历届族谱及市、县、乡三级地方志中都有记述。

      如今,在于都县城熊瑞祥诊所,每天都有100多名病人来到他的诊所看病。看病的人有来自本县的,也有特意从外地慕名而来。虽然熊瑞祥已经年近八旬,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他每天仍然坚持为病人看病。熊瑞祥的儿子告诉笔者,他们诊所每年会给一些无钱看病的人赊账看病,有的到了年底仍没有钱给,他们甚至将账单烧毁。

      “敦本堂民间中医具有古老、独特、科学、实用的祖传模式,是中华民族民间祖传中医文化在于都的典型代表。”谢弟铨说。熊氏敦本堂系中医世家,其家庭环境有着浓厚的医药氛围,其成员从小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他们以“祖传和私塾教育相结合”的独特方式———早期施教,从孩童时代记忆最佳年龄段就开始结合私塾古文进行医学教育,不求甚解地唱读背诵医学书籍。到了十来岁,则开始跟随长辈上户或者到各商号药店坐堂侍诊,也进柜台辨识中药饮片和入作坊见识中药炮制,由“早期”进入见习“实践”。同时,师徒相携,一带一,手把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进行传教。而后,分别进入临床、自读、协助讨论病情、行医阶段,一直到小有成就后才被指定带徒,而且一次限带一人。

      “我两三岁时,便已经开始唱读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和《汤头歌诀》。”熊瑞祥回忆,自幼随祖父熊仲南习医的他,在祖传家教基础上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熊氏正是藉其独门绝技和祖传绝招为传家本领,结合理论教育,世代传承,维系其数百年不衰。

      祖传家授模式难免有人怀疑其医术水平,但熊瑞祥在江西省第一次中医自考中获大专文凭,之后又获得了主治中医师职称,按国家规定具备了带徒资格,且在2005年获“江西省基层优秀中医”荣誉称号。说起传承,熊瑞祥对此充满信心。他说,他有多个儿女,通过考取相关的证书后,大多在他的诊所里工作,包括女婿和儿媳,甚至他的妻子也被自己培养成了药剂师。林家屹

      中国瑞金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

      综合性久久
    1.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