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

      歌词勾起的儿时记忆

      分享到:
      2017年10月26日 12:34:17

      □曹春荣(党史办)

      秋日在家看《当代》2017年第4期刊登的,山东籍作家有令峻采访黄继光战友李继德老人后,撰写的纪实文学《我和战友黄继光》。文中说到在朝鲜战场,李、黄等在一起学唱歌,唱的歌有《歌唱祖国》《志愿军战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几支歌,至今李还记得很清楚。

      一支是《反对武装日本》:

      “反对武装日本,

      日本必须走向民主,

      亚州必须走向和平。

      美帝国主义要武装日本,

      我们坚决不答应!”

      一支是《可恨歌》(略)。

      还有一支《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啦,

      天空出彩霞呀,

      地上开红花呀!

      中朝人民力量大,

      打败了美国兵呀,

      全世界人民拍手笑,

      帝国主义害了怕呀!”

      我之所以全文录下这两首歌词,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美国策动组成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时,我还在小学读二、三年级。我清楚记得,当时瑞金县城大街小巷、学校、机关,时不时会传来这两首歌的旋律或合唱声,尤以《嘿啦啦啦啦》反复的次数为多。因为年纪尚小(才八九岁),又没有见过歌词曲谱,只能听清《反对武装日本》的部分词句,即开头一句、结尾两句。哼唱的时候,中间听不明白的两句,便只能含糊麻溜过去。但曲调至今还记得。《嘿啦啦啦啦》这首歌的歌词,当年就听得分明(所以我能肯定有文所录歌词第二句,多了个“啦”),曲调也容易记、容易跟,因而至今还能哼唱个八九不离十。

      想想半个多世纪前创作的时政歌曲,怎么就能在小小少年的心里扎下根,并且一遇机会还能掀起已成老者的少儿记忆波澜?原因或许是:其一,这两首歌产生于时代大潮中,又能以明快流畅的语汇反映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国际大事的政治态度、爱国情怀;其二,前一首歌词简洁有力,后一首歌词通俗生动,配上得体的曲调,加上灵活变化的唱法如:开头、结尾句重复,以致结尾句转换成口号(《反对武装日本》),便适合人群传唱且乐唱;其三,当年瑞金的群众文化活动与时事政治宣传结合得比较紧密,效果也比较好,是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这些原因能否给当下的歌词、歌曲创作以借鉴呢?又能否给当下的宣传工作、群众文化工作以启迪呢?

      末了,我感到还有必要把本文提到的三个人,依据《我和战友黄继光》一文,向大家做个简单介绍———黄继光:1931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原名黄际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他用胸膛堵住敌堡里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同时引爆了从敌堡射击孔塞进去的手雷,炸毁了机枪,为战友重新占领阵地开辟了道路)。1953年3月8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李继德:1935年8月13日生,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与黄继光成为战友,于上甘岭战役负伤回国医治。长期居住农村,未公开黄继光战友身份。直至2015年春,听说有人在网上诋毁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才愤而挺身向外界披露当时事实。

      有令峻:1951年3月生于济南,一级作家。1968年3月参加解放军济南军区装甲兵。出版长篇小说当代都市三部曲《夜风》《夜雨》《夜雾》等专著27部。

      中国瑞金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

      综合性久久
    1. <code id="1oi6w"></code>

      <video id="1oi6w"><delect id="1oi6w"></delect></video>
      <output id="1oi6w"></output><menuitem id="1oi6w"></menuitem>
      <ins id="1oi6w"><option id="1oi6w"></option></ins>